本报记者 范思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6月15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生产需求稳步恢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5月份内需依然偏弱,经济复苏态势需要政策大力扶持。
内需恢复仍面临压力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2%。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三年和四年的平均增速分别为2.5%、5.7%和3.5%,较疫前8%—9%的增长水平存在差距,说明目前的消费水平处于低基数的温和弱复苏。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认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走低,有上年基数影响,随着后续基数进一步走高,同比增速仍存压力。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罗奂劼认为,投资发挥了稳增长作用,其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累计增长7.5%和6%,当月增长4.9%和5.1%,是稳投资的两大重要抓手。“需要指出的是,5月份,民间投资累计增速降至-0.1%,表明当前市场主体压力仍较大。”
杨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继续放缓,民间投资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非民间投资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
须高度关注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
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总体就业状况保持稳定;25—59岁主力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为4.1%,主力就业人群就业状况继续改善;16—24岁青年人群调查失业率为20.8%,继续走高,显示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仍在加大。
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受劳动力供需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青年人群调查失业率创下2018年发布该项数据以来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必须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扩大政府投资、优化疫情防控等政策举措,我国经济增速在探底后逐步回升,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4.5%。但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认为,疫情转段红利逐渐释放完毕,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成为复苏的主要瓶颈,经济增速呈边际放缓态势。
虽然复苏压力增大,但罗奂劼对二季度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会进一步加快,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将达到6%以上。在低基数效应下,消费快速回升,对经济的贡献将高于一季度;投资保持基本平稳,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出口对经济的拖累可能有所加大,但韧性犹存,拖累程度有限。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表示,需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入手,聚焦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着力发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宏观政策加力推动稳增长
张俊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扩大投资、鼓励消费。
在扩大投资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乡村振兴正在全面推进,在城市更新、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数字技术基础设施领域,均存在较大投资空间。
在引导扩大消费方面,政府也拥有丰富的政策工具。短期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取消对特定消费活动的限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等。
目前,国家一揽子扶持政策正在密集出台。王静文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调降政策利率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提振市场信心,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加力提效,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政策也已相继出台。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13日宣布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6月15日,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根据利率传导机制,预计6月20日的LPR也将相应下调。此次降息的主要考量为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以及把握美联储暂停加息的时间窗口。
财政部自5月中旬以来已将今年剩余的地方债额度下达至各省份。张俊伟表示,后续新增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并在第三季度基本完成,后续政策将侧重支持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发挥稳增长的政策效力。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