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成功护航!中国电科22所圆满完成护航神舟十六发射任务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资料图片)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来自青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称“中国电科22所”)再一次圆满完成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保障任务。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团队还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而自豪的任务。”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团队成员张永宏说。

我们必须百分之百成功

发射、点火、起飞……

伴随着一声指令,火红的焰尾拔地而起,巨大烈焰腾空冲天。

5月30日9时许,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保障区的张永宏,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到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时腾空升起的巨大烈焰,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张永宏第一时间分享了他的感受,虽然已经多次参与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但针对这项国家重大项目,张永宏丝毫不敢懈怠。

张永宏介绍,5月29日下午,他和团队就已经完成所有设备的调试工作,“因为多次参与神舟飞船发射工作,所以我们的设备都已进入常态化运转。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但我们每个人都严阵以待。”张永宏说,昨天晚上他们一直很晚才睡,今天早晨不到6点就起床,前往发射场。

“我们的设备是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的核心主战装备,所以我们丝毫不敢马虎。”张永宏说,飞船发射阶段,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风险最高的环节之一,如果火箭在点火升空以及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飞船将在逃逸塔牵引下迅速与火箭分离,启动应急返回程序,从而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科学没有百分之百,但我们必须百分之百成功。”张永宏说。

提前一个月保障10余个应急搜救点

此次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团队共有20名成员参与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保障工作,分布在不同保障点。

张永宏介绍,在发射过程中,中国电科22所共有30余台套自主研制的机载、车载、船载定向仪,他们分别装备在直升机、运输机、搜索车辆、救助船舶等多样化的搜索平台上,沿飞船飞行轨道部署在我国陆上、海上十余个应急搜救点上,犹如一双双“慧眼”默默地为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保障任务,张永宏和团队成员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对沿飞船飞行弹道部署的10余个应急搜救点进行设备部署、调试工作。

“我们4月底就开始了对海上应急搜救点进行设备布放、调试。”张永宏说,其中,太平洋上最远的一处应急溅落区距陆地4000余海里,来回一趟需要海上航行20多天。团队科研人员克服强烈的晕船反应,每天在风高浪急中进行开机检查,并按操作规程测试、标校,保持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全程“紧盯”飞船发射状态,持续保驾护航。

5月20日,海上应急搜救点全部完成设备调试后,张永宏就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这里的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确认工作。在主着陆场,团队成员根据任务安排,多次参加直升机天地对接演练、地面车辆搜索演练和手持式设备搜寻演练工作。

5月29日下午5点,张永宏和团队就已经完成所有设备的调试工作。

每次载人飞船发射,中国电科22所都要沿飞行弹道部署应急搜救力量。有人搭乘搜救直升机和汽车赶赴飞船落点,有人跟随搜救船提前部署在数千公里外的海上应急溅落区。

“希望我们的装备备而不用,但必须常备不懈。”张永宏说。

自主研发“千里眼”

张永宏口中的装备是指中国电科22所自主研发的定向仪。“定向仪能够即时接收返回舱发出的‘呼叫’信号,锁定返回舱的准确位置,堪称‘千里眼’。”张永宏介绍,这个“千里眼”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不受外界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白天黑夜,无论大漠戈壁还是远洋深海,它都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工作,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眼睛”的作用,团队人员会对每一台参试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仔细检查测试设备各项指标,保证设备能够在任务期间正常工作。

张永宏介绍,定向仪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定向仪是靠接受返回舱发射的信号来定位的,但最初引进的国外设备只能在返回舱直立着陆的正常状态下接收信号。

然而,返回舱的着陆状态,可能是直立,也可能是倾倒。倾斜或倒下之后,信号的极化方式就发生了改变,国外设备无能为力。“我们团队创新使用虚拟交叉合成技术,可以准确跟踪到飞船在任何状态下发出的信号。这是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功能,也是领先于国外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张永宏说,这项技术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戈壁大漠还是远海大洋,定向仪都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任务团队便成立了,自成立起该团队便以工程代号“921”命名。

30年来,921团队始终坚守“为航天器着陆回收提供科技支撑”这一初心和使命,几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我国航天器着陆回收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台“车载定向仪”、第一台“船载定向仪”、第一台“机载定向仪”,并圆满完成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载人航天搜救保障任务。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获得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上世纪90年代,我们接到载人航天返回搜救研制任务时,困难重重,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数据。一无所有的我们只有满腔报国志。”作为团队中的“老大哥”张永宏说:“祖国信任我们、所里支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能够成为‘921’的一员,见证并参与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太幸运了。”张永宏说,20年前,我们仿制国外同类设备;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已经演化到第三代,核心指标全面领先,形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搜救网络。这条从模仿、跟踪到突破、超越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通畅。

30年来,伴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征程,921团队也践行十六字载人航天精神,在逐梦的征程上也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身影,其中有耄耋之年仍然矢志不渝的老科学家,有荣誉等身依旧坚守一线的领军人物,也有锐意进取不断成长的青年专家,更有矢志航天的年轻一代。

伴随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断付出,中国电科22所在“为航天器着陆回收提供科技支撑”这一领域不断进行着技术突破,先后研制出“天地通”短波通信系统,船载短波/超短波定向仪、机载定向仪、机载指挥平台和模拟双频信标机等返回搜救设备,形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搜救手段,被誉为搜救飞船的“眼睛”,为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0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icebox.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