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宝鸡凤翔区:小红薯种出“甜蜜”大产业

当前,以“节水、减肥、减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已成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薯(甘薯)作为抗旱耐瘠、产量高、用途广的主要粮食作物,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新技术、实现绿色发展与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是促进红薯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的主要技术途径。


(资料图片)

在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一台红薯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正在作业。(资料图)

1 标准化、专业化,红薯有了新种法

陕西是西北五省鲜薯、红薯生产的主要生产地,红薯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但是由于作业机具专用化、高效化、系列化应用程度较低,生产技术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红薯生产长期面临工序多、高工耗、生产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成为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尽快解决我省红薯生产关键难题,提升红薯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近几年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与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研发“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并于2021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了红薯农机农艺配套的轻简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收益,为我省红薯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近期,该技术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农业主推技术。

在大秦农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红薯生产基地,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右)向基地负责人张小锋讲授红薯苗种植要领。

“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围绕品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滴灌、农机具等现有成熟技术,实现品种、农艺、农机三者深度融合和水肥的精准控制,为优质鲜食红薯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明慧介绍,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与传统红薯生产技术相比,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五月,正是移栽红薯苗的黄金时节。今年,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虢王村的红薯种植大户侯武周已经提前半个月完成了13亩的红薯秧苗移栽工作。

5月22日,站在地头,瞅着茁壮成长的秧苗,侯武周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种了20多年的红薯,从来没有像这两年这么轻松过。”侯武周感叹道,“前几年,宝鸡市农科院的老师们在村里推广新技术,我还因为担心铺设滴灌带会让生产成本增加,一度不接受。现在,我明白当初对新技术的质疑是错误的。”侯武周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开始运用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后,10余亩地的管护工作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实践证明,该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

5月22日,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虢王村种植大户侯武周展示膜下滴灌装置的使用方法。

“去年一季下来,每亩地增产了3000斤左右。”侯武周说,“兴农还得靠科技,当时我就把之前用的传统灌溉水管全部盘起来放到了角落里,再也不用了。”

虢王镇土壤肥沃,是红薯的优生区,境内种植红薯历史达120年之久。2020年12月,虢王红薯以其优异的品质被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强龙头、延链条,红薯将成大产业

5月23日,在位于虢王镇九家庄村的陕西大秦农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红薯生产基地,一台大型农机在土地上穿梭,起垄、施肥、施药、铺设滴灌带、覆膜一体化完成,机器驶过之处,一排排笔直的田垄整齐地铺在平整的土地上。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一台红薯移栽机在轮式拖拉机带动下缓缓前进,基地务工人员不断地将红薯苗放置在机器的传输带上,移栽机便自动完成打孔、插苗、覆土等工序。不一会儿,田地里就出现了一垄垄整齐有序的红薯苗。

2023年,陕西大秦农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红薯生产基地计划种植800亩“秦薯5号”。从基地规划设计、红薯的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等各个环节,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都给予了悉心指导。

“因为我们是公司化经营,亟需一套易操作、效率高的栽培技术。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无论是在节约用工成本、缓解用工荒上,还是在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上,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大秦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小锋说。

在宝鸡市凤翔区虢王镇,绿油油的红薯苗茁壮成长。

生产效率提高了,连片种植的大户越来越多。据了解,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的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示范区内亩用工量较2010年技术应用前合计减少了近10个,节省人工达50%,作业效率提升了5倍以上。

“目前,传统的人工割蔓,人工收刨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种植收获需求。因此,在‘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项目研发时,我们从起垄覆膜栽植方法、科学配方施肥、烯效唑代替多效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作务专用品种等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环节进行了突破,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机械化栽培专用品种及配套专用地膜、钾肥、及病虫无害化防治的技术产品,开发出新技术产品最佳的施用时间、施用浓度及施用计量。在轻简化技术方面,我们重点开发了牵引垄膜双行(单行)一体机、移栽机,引进配套了切蔓机、收获机。由高产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构建了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技术体系。”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明慧说。

近年来,“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从“健康壮苗、水肥膜一体化、机械化作业”三大要素入手,在引进、改良多类型红薯生产用机械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地膜覆盖、不同栽插方式、参数施肥、病虫害药效防控等试验研究,减少了生产管理环节、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这几年,我们用实践证明,本技术中的起垄覆膜移栽等前期环节比传统方式每亩可节省200元,切蔓、挖掘等后期环节比传统方式每亩节省300元,合计每亩节省成本500元。应用本技术后,较传统生产方式每亩可增产鲜薯350公斤至500公斤,按2022年红薯市场售价2元/公斤计算,亩增加效益1000元以上,如采用科学贮藏,使红薯周年供应上市,效益还可增加。”刘明慧介绍。

小红薯种出“甜蜜”大产业。如今,依托“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已在我省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西安市、榆林市、延安市等红薯主产区建立多个示范基地、高产示范田,获得良好效果。示范田经国家红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当地种子管理部门、企业代表等现场测产,鲜薯亩产在4500公斤以上。(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9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icebox.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