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日本小说家野坂昭所写的这句话,用在最近A股业绩季之中有种难言的贴切感。
据观点新媒体不完全统计,仅过去一周(4月18日至4月24日),沪深两地大约有39家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的修正公告;其中大约有75%上市公司将归母净利润数据进行下修,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修整后的利润由盈转亏。
在房地产行业,同样存在“业绩洗澡”的情况。
最新下修业绩的房企是福建企业泰禾集团,其于4月22日晚间公告,预计2021年净亏损35-46亿元,较上年亏损49.99亿元有所缩小;扣非净亏损36-48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4.56亿元。
由于年报连续亏损,该公司可能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即“戴帽”。
根据此前1月29日披露的盈喜公告,泰禾集团曾预计去年净利润1.01-1.32亿元,扣非净利润则为3.72-4.83亿元。
除了泰禾,包括荣盛发展、大名城近期也大幅下修了2021年业绩预期。
荣盛发展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45-60亿元,相较之下1月底对外披露的是预计净利润1-1.5亿元。
从正面盈利到大幅亏损,上述三家房企所作出的主要解释也大同小异:结合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疫情持续的相关影响,补充计提了相关资产减值损失;消费者购房意愿持续低落,销售量下滑明显。
泰禾还提及,公司依据最新债务重组进展重新评估了融资成本,财务费用列支金额高于业绩预告;公司依据业绩预告披露后的最新诉讼进展计提了相应的预计负债;公司预计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少于评估结果。
近几年A股市场中,2019年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年份。那一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了近300亿元的“会计差错”公告;同时在2018年年报发布期中,一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下修,霎时间A股雷声阵阵。
从2018年及2021年的年报口径观察,上市公司往往会归咎于市场运行环境的变化,业绩承压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紧密捆绑。随之,这种逻辑被包装成个体在大时代下的无力感,或者一种必然的“宿命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说,市场运行的本质特征,恰恰是不确定性。他同时也说,未来有不确定性,但是不意味着不确定面前我们无所作为,企业和企业家就是为对付市场不确定性而生。
比如计提减值,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房企已于2021年业绩预告或审计版年报中对资产采取计提措施。
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A股房企中有58家都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额度最多的是新城(48.37亿元)、万科(35.14亿元)及招商蛇口(33.9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203%、77%及32%。
其中,以底线思维著称的万科,仅去年四季度便新增存货减值31.2亿元、其他资产减值4.1亿元,主要是应对三四季度市场明显下行所采取的措施。计提叠加结转比例、投资收益下降等影响,万科2021年净利润直接缩水45.7%,以至于管理层在业绩会罕见道歉及检讨。
即便是出险房企诸如阳光城、华夏幸福、蓝光发展等,同于1月份发布业绩预告,亦早已披露经营亏损、计提减值、资产处置等原因所导致巨额净亏损。
与泰禾同样处于债务重组阶段的华夏幸福,更将借款违约金及罚息增加导致财务费用激增考虑在内。
因此并不难理解,资本市场在得知“泰禾们”大幅下修业绩时,所表现出对企业无所作为的不理解甚至不满情绪。外界更关注的并非计提本身的合理性,而是年初不计提、如今大幅计提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从二级市场看,1月28日的业绩预告给泰禾带来了不小的财富效应:1月27日盘中该公司一度触及2.16元,接近今年最低价2.14元;此后公司股价六连阳,并在2月14日最高触及3.59元。3月底,该公司盘中再达到52周最高价3.70元。
如今这种“业绩洗澡”做法,已导致泰禾等迅速接获了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
监管层主要要求企业说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具体测算过程、重要参数选取等是否与前次业绩预告存在较大差异及其合理性;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的合理合规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主要评估过程及依据;以及受到行业市场形势等对业绩调整的影响时点等。
明确当事企业回复关注函的时间之余,监管层一如既往地提醒,当时企业及全体董监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市场运行中,企业、企业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是永恒的课题,高度专业化、信息化,提高生产经营质量,争取用户并创造市场则往往是它们的立足点。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忘自我约束,如此才能在不确定性中基业长青。
通过业绩调节方式难以使企业实际经营局面扭转,更何况这种方式代价更高。或许对于业绩爆雷,企业更应总结、提炼,把经营正确搞上去。
正如万科祝九胜此前回应“业绩洗澡”所说,他们宁愿选择用凉水浇一下头,遏制冲动的身子,让自己的体格更健康,头脑更清醒。
成见 | 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