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零时,消费者纷纷涌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启年度消费大戏的上半场。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双十一”相比往年显得尤为特殊。上半年,在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封城、停工、停产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遭到很大程度遏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分析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暖,“双十一”已不只是一个电商购物节,更是一个国内经济、商业的重要参考指标。
“光棍日”变“光棍周”
家住北京的吴女士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此前看中的一款某品牌无人机在今年“双十一”中价格优惠幅度很大,原价3000多元,现在降到2400元左右。她已经下单这款无人机,提前参与到“双十一”购物中。
记者发现,今年“双十一”阿里系电商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以往的11月11日集中出货,改为11月1-3日和11月11日两波销售期。按照阿里官方的说法就是,从“光棍节”变成“双节棍”。
“‘光棍日’变成‘光棍周’”,德国新闻电视台2日报道称,当欧洲电商开始效仿中国举办“光棍日”时,中国同行已经开始启动“光棍周”,从11月1日零时就开始了。
“阿迪达斯一分钟售出1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德国《焦点》周刊2日说,当阿迪达斯在欧洲等地区为疫情痛苦时,在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购物节光棍节上,开场1分钟,阿迪达斯成交额超1亿,耐克紧随其后超1亿。天猫的数据显示,开始后的111分钟内,100个品牌实现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另一大电商平台京东今年的“双十一”开局同样成绩不俗。根据京东发布的“双十一”首日开门红战报,全天成交额同比增长超90%,再次印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中长期上行趋势。
阿里巴巴于2009年创立“双十一”,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2019年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达到史无前例的38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亚马逊平台的购物节当天销售了大约60亿美元商品。
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回到疫情前水平
记者浏览今年各大网购平台,从规则玩法和用户体验上来看,各平台在今年“双十一”中都做出不小改变。对于用户购物体验来说,今年的平台玩法相对简单直接,可以直接进行跨店满减,不用像往年一样做奥数题。中国网商银行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九成商家对今年“双十一”店铺销售额提升很有信心,其中超80%认为将大幅增长。
“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回到疫情前水平”,德国《商报》2日称,中国消费者每年的疯狂购物,被投资者视为中国经济是否健康的重要“晴雨表”。中国是疫情后第一个再次开始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有调查发现,与去年相比,有39%的中国消费者计划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花更多的钱。而在欧洲,今年超四成的欧洲民众表示在“黑色星期五”、圣诞购物季减少开支。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双十一”促销的销售规模将会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且增速会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消费基本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恢复的通道中;二是疫情强化了线上消费习惯,也进一步提升了线上消费的增长速度;三是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现了正增长,进一步夯实消费能力;四是今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花样更多,更容易吸引消费潜力的释放。“比如脱口秀、网红直播、直播带货等都抓住了当前的消费热点,具有更强的促销能力,将会进一步助推当前线上消费的增长态势”。
从“报复性消费”到“报复性储蓄”?
就在各大平台为今年“双十一”取得的开门红而欢呼时,也有媒体关注到当前中国青年人群体中存在的“消费热”衰退这一现象。韩国《东亚日报》2日报道称,在中国年轻人中间,在新冠疫情之后同时出现“报复性消费”和“报复性储蓄”现象。文章称,新冠疫情带给中国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烈,中国人的消费形态明显发生变化。曾以“月光族”“买买买”“精致穷”等流行语为名盲目消费的中国“90后”们,在疫情后开始集中关注健康、家庭、理财等。
对此,赵萍认为,疫情虽然使中国消费者消费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消费理念更趋理性,但中国消费市场正持续快速回暖,目前商品消费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重大改变。但赵萍同时也提醒,由于“双十一”已连续举办多年,其在促销方式、手段上需要进一步创新。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商运营成本不断提高,传统电商优势正在减弱,因此有必要加大创新力度。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