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8日 21:15:19
文| 螳螂观察
作者| 潇潇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各网站平台要加强宣传,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坚决防止网民遭受网络暴力侵害。”
这是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最后所提到的要求,或者说行动目标。
相隔不到几天,4月27日,爱尔眼科发布声明,明确表示支持当事医生王勇依法维权,其背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微博大V艾芬与武汉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前者长期以来没有采用法律途径而是通过影响力持续对当事医生王勇和爱尔眼科进行网暴。
在清朗行动积极开展的当下,爱尔眼科发表声明所关联的事件,或许能够成为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暴的产生与影响的典型案例,其背后甚至可以挖掘出网暴的深层次本质。
清朗行动的深意,是不能让流量通过网暴变成一种“私刑”
回顾事件本身,2020年5月艾芬因视力问题到爱尔眼科就诊,手术成功,直到10月仍发微博表示手术效果良好,但在12月底突然发难,称其出现视力严重下降,单方面宣布是之前的手术所导致,发动网民对主刀医生王勇等人进行轰炸性攻击。
期间爱尔眼科、王勇方面多次尝试与艾芬当面沟通,但艾芬拒绝接受同时也不愿意走法律途径,只是持续利用舆论对当事医生进行攻击。
这个过程持续了500多天还没有停下,有国内眼科专家曾站出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但只要提及不利于艾芬的客观看法,就会遭到舆论网暴,例如中国最顶尖眼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赵阳仅因提出与艾芬不同的观点,就被艾芬挂到微博上、被评论所辱骂。
于是事情陷入僵局,长时间的网暴持续且没有停下的意思,当事医生王勇不得不起诉艾芬来试图阻止网暴的继续进行。
简单总结起来,这是一起患者方不走正规法律程序和医疗鉴定来厘清责任,而一直通过影响力搞网络舆论审判当事医生、让医生社会性死亡的事件。
其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私刑”——非经法律程序,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私人的处理方式对他人施加的惩罚措施。在中国古代或者欧洲中世纪,肉体的刑罚是私刑的主要方式,但现在法治社会,直接的私刑已经不可能,于是产生无尽精神折磨并最终可能导致身体疾患甚至自杀的“网暴”,就成为“私刑”的一种表现方式。
恰好,古代的私刑往往由愤怒而冲动的民众所造就,而现在这些民众对应变成了网络上拥有愤怒情绪的网民,推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私刑”。
只不过,从私刑的长期实践来看,往往只有看似得到发泄了的正义,实际上很多都是冤假错案,而通过社会地位等方式拥有舆论号召力的人往往还在利用这种号召力推动民众情绪以实现私刑而达到自己的罪恶目的。
至于事实究竟是什么,在情绪之下,恐怕没有人再想去关心。
这可能也是移动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的一个副产品,只不过当“私刑”的做法出现在医疗领域,其带来的危害将是深远的。
艾芬和王勇的医疗纠纷,非专业的普通人可能看不明白,而既然是纠纷,那么走法律程序、让法律决定就是了,总比让大量的非专业网民来评判要好太多。这种网暴案例的存在,将医患矛盾的解决进一步带离法制的轨道,形成了错误的示范效应。
就以艾芬本人来说,其作为医生,如果有一天其医院、科室甚至其本人面对医疗纠纷,而患者方不走法律途径,只是通过网络无尽地攻击,又将作何感想——那些砍杀医生事件,某种程度上不正是网暴“私刑”最终转化成了现实“私刑”了吗?
脱离了法制的轨道,无论是医生的权益还是那些真正需要维权的患者的权益,都将无法得到保障。
这样的案例不能在互联网上继续得到效仿,而这,也正是“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来得十分必要。
流量成就“私刑”,“私刑”也成就流量?
艾芬为什么要拒绝采用法律方式,理由不得而知,但从流量时代的视角看,一些动作很值得玩味,或可以为那些无休止网暴行为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个供参考的答案。
艾芬认为武汉爱尔提供的术前照片是P图,但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给出结论并不是,武汉爱尔请艾芬自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鉴定机构由爱尔承担费用,艾芬不接受;
国家、省、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等各级权威机构的专家组成员对爱尔眼科的调查结论,艾芬不接受;
艾芬对媒体说自己还要搜集证据所以不走法律程序,但实际上时间跨度500多天,而天天在网上要病历的艾芬没有去过武汉爱尔一次——要知道,凭有效身份证明去医院即可复印病历资料;
......
最终,对一个似乎一心要“维权”的网络大V而言,500多天过去,事情并没有太多的进展,除了被网暴得忍无可忍的当事医生决定起诉她。
艾芬得到了什么?很明显,持续的、居高不下的关注度是其中之一。
可能是依靠推动网暴而“声名鹊起”的大V陈岚所做之事还历历在目,艾芬这500多天来的行为,很难不让人怀疑有其他目的——如果事情了结了,不管是怎么了结的,流量恐怕没办法持续了。
这个时代,流量在成就新形式的“私刑”,而这种裹挟民众情绪的新“私刑”更在反过来成就对流量的渴望,一个独特的链条已经在互联网形成,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掩护下成立。而诸如王勇医生这样的网暴受害者,则成为牺牲品,不断遭受着精神折磨,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现在,中央网信办的清朗行动来了,这样的链条就要被打断。
利用影响力维权≠流量“私刑”,最终要回归法律轨道
最后一个问题在于,正经的、正常的利用网络影响力帮助弱势群体维权,应该是什么样子?答案可能很复杂系统,但至少有一点,流量只能作为一种推动法制落地的工具而不是直接转化为网暴“私刑”。
大V利用影响力维权不是不可以,但无论个中的对与错如何,最终都要对接到法律程序,先发声再转入法制轨道,而不是没完没了。
无论有什么样的情绪,难道走法律的渠道、用正规的流程调查事实真相、在共和国的公堂上接受裁决,不比私下拉拉扯扯要好吗,不更能保护患者利益吗?
在专业的医学领域,更不应该把大众情绪举在法制前边。这一点,艾芬作为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三甲医院的科主任大V更应该带头来执行。
现实是,艾芬经常在网上与有医患纠纷的患者直接做直播,在没有任何调查和法律认定的情况下对当事医生进行网络抨击。比如4月初有一次,艾芬以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身份在微博与患者开直播,进行网络医疗纠纷“审判”,有网友留言质疑艾芬此举,被秒拉黑。
最后,正如“烧伤超人阿宝”对事件调查后所感叹的,“艾芬身为网红医生科主任,带头不做医疗鉴定,带头破坏中国医疗纠纷法律解决机制,以三甲医院科主任身份常年在网上搞直播,只听患者一面之词就审判医务工作者,让医务工作者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就在网上社死,这对中国医患环境和医疗秩序稳定造成的破坏绝不能容忍”。
好在,虽然中国医患环境和医疗秩序稳定这件事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但打击网暴的清朗行动的开启,起码能够让网络环境相对干净一些、理性一些,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走到一个更加健康的轨道上,保护更多人不受新时代网暴“私刑”的伤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观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