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动态 >

国际汽车企业争先恐后集聚中国 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转移至中国

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加深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加快在中国的产能布局……国际汽车企业快马加鞭、争先恐后集聚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沃尔沃、名爵、路特斯……这些在全球享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汽车品牌,如今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完成整车或主体的生产制造。在这一轮热潮中,不难发现国际汽车企业不仅仅是瞄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更是看重中国的智造能力,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转移至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名车开始打上“MadeinChina”的印记。

论及看好中国的原因,国际汽车企业常常津津乐道于中国速度。特斯拉在上海“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曾一度令世界惊叹,宝马也在沈阳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之快:在华晨宝马拍摄的一段“时光宝建”视频里,展示了铁西新工厂、大东工厂升级扩建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其中大东工厂在两年内完成了规划、土地征收、平整等所有流程,一天之内办妥涉及土地、施工手续等多个证照……事实上,从2003年试探性租用生产线生产,到2010年投资建厂;从建设单一生产基地,到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动力电池中心等齐聚沈阳,宝马在沈阳的投资也是一路“快马加鞭”。

不仅是中国速度令人叹服,而且国际汽车企业越来越倚重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度。燃油车时代,“在长三角一个小镇就能拼齐一辆汽车所需全部零件”的典故也许有所夸大,但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成熟却是业界共识。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基础设施到电池回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全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动力电池七成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十。正如宝马集团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所言:“中国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也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是最佳选择与最优伙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无可比拟的韧度是磁吸全球车企的根本,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底气所在。无论是世纪疫情对全球汽车业的重创,还是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对全球汽车业的拖累,中国汽车业一次次于危机中觅新机,化挑战为机遇,背靠的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超大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居民收入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源,也是构成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维度。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95亿辆,同比增长6.32%。需求的强劲增长推动了全球汽车业向中国集聚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世界技术产自中国,而中国多年来积淀的制造能力,近年来快速进步的制造技术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正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崇泉所言,中国在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的同时,多年来积累的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够有效抵御疫情的不利影响,保障产业合作行稳致远。

持续扩大开放的良好市场环境更是构成中国经济韧性的维度之一。不仅从今年起汽车业全面放开外资股比限制,而且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推出都在吸引全球车企扩大投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显示,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等领域投资,引导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制造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维修等领域延伸。在政策推动下,不仅是宝马,奥迪、奔驰等国际汽车品牌也在中国加快产能布局,包括加强与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产品,迎合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青睐。

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这种波澜壮阔的产业重置,仅仅是认识中国经济新拓扑结构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线索,更为重要的结构变化才刚刚开始,一场宏大而深刻的产业变革即将展开。

关键词: 国际汽车企业 集聚中国 生产能力 转移至中国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三星6320c_三星6330

· 2022-12-08 09:55:48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icebox.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