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债市规模突破17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2020年10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至少551.7亿元的中国境内债券,使境外机构持有在岸人民币债券的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截至10月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国债占中国全部存续国债总额的9.5%,外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份额约3%,增长潜力仍然强劲。
就其本身及规模而言,中国境内债券在所有新兴市场固定收益资产中的占比超过50%,但在全球投资组合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各大指数提供商正逐步纳入中国债券。分析师估计,随着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摩根大通及富时罗素的主要基准指数,将会有约25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我们正见证相对年轻的中国债券市场日趋成熟,不断完善的中国债券市场正在持续融入全球市场,并将为投资者带来大量机遇。我们认为,中国债市日新月异,由三大因素驱动。
首先,持续的全球低利率环境促使长期机构资本和私人财富寻求多元化投资方案以及超额收益。举例而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仅约0.8%,而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约为3.2%,而备受境外投资者追捧的中国政策性银行债券的收益率则更高。
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主要市场基础设施与包括彭博在内的国际平台不断深化合作,实现连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流动性信息,并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更熟悉的工作流程交易中国境内债券。不久前,我们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合作,在彭博终端上向境外投资者提供直投模式下请求报价服务,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开始通过彭博终端的CIBM-Direct RFQ功能交易中国债券,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亚洲)、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和澳门国际银行等。
第三个因素是监管机构不断推出开放举措,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得益于透明度的提高、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中国资本市场对境外投资者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国的监管机构多次表示将继续推动更广泛的市场发展,涉及衍生品市场、ESG投资及金融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展和成果,并不仅仅局限于更多境外机构的进入和交易量的提升,它还对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的提升带来了积极影响。
虽然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还相对有限,但持续的资本流入和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强劲需求将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投资经理们相信,随着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增强及外资参与度提高,中国作为国际债权人的地位也将不断提升。
伴随市场的发展,境内做市机构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卖方”意识提升,流动性持续增强,研究服务不断优化,服务也日臻完善。而境内的基金、资管等买方机构也在为迎接境外投资者的到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投研水平和投资管理能力。这些机构作为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参与者,他们的成长也将成为全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
积极的风险管理对投资者至关重要。过去几年中,中国债券市场的电子化交易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分析工具性能增强,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增强流动性,更高效的管理风险和合规。
今年是彭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25周年。我们很荣幸能见证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并为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感到自豪。我们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强大的全套解决方案,为买卖双方交易机构搭建社区与网络,并为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境外投资者提供全面的中国金融市场资讯和数据。
今年11月,我们圆满完成了将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的工作。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可投资性提升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目前,中国债券在该指数的权重约为6%,人民币成为该指数中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彭博成为首家宣布并完成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主要基准的指数提供商。在完成这一阶段性计划的同时,我们又突破性地推出了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CC)指数,首次采用国际评级机构对于发行人的评级以及交易中心的债券成交数据作为纳入标准,追踪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中具有较高流动性、可交易的债券,以帮助全球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和投资中国信用债市场。
展望未来,进入下一发展阶段的中国债券市场将更深入的融入全球市场,境内外机构也将展开健康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尽管全球环境难以预测,但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和中国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机遇。
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有谋智的勇者善于把握机遇,带来积极的改变并不断前行。走向成熟的中国债券市场恰恰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