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高考以及本科高校、公办高职全覆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广东教育综合改革全面突破之年,自然而然,教育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广东教育又会发生什么?
“双减”,历经半年攻坚,有什么成效?
不久前,一场聚集国内顶尖学者的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峰会邀请15位知名专家学者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科研机构负责人、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采取“云研讨”的方式,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等话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大家认为,“双减”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教育改革突破口,也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
对此,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透露,目前我省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超九成;学校作业公示、作业布置实现百分百达标;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校外减负
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教育改革突破口。
广东闻令而动,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双减”落地。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很难根本改变。”李璧亮说,若不增加优质学位的供给、基础教育不能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若将教育学习的目的定位为获得升学选校,种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观念不改变,学生的学业压力难以真正减轻。
观念并非一日形成,改变亦需久久为功。这就决定了推动“双减”政策落实,切实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满足诸多条件。
“双减”的第一阶段任务是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加强作业的管理。
广东迅速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行动,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委网信办等10个单位联合印发行动方案,形成合力,开展监督管理和专项治理。短时间内,检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逾1.57万家(次),实现全覆盖。
李璧亮说,广东在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时,注意到既要有刚性的要求,也应尽量避免生硬的“一刀切”,尤其给予机构一定腾挪时间,包括行业内互助等形式,帮助企业“体面转型”,给从业人员有序转行转业,规避经济上、就业上、劳资上、合约上各种可能的风险。
广州是全国8个“双减”政策试点城市之一,其治理经验与成效,自然而然受多方关注。
“我们确保做到坚定、稳妥、有序,引导机构将培训的重心慢慢转到学生兴趣和素质的培养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教学培训。”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说。
“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广州在营业机构、参培学生和每周课时三个指标上,都显著减少,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的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深圳在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上,又有怎样的成效?
“深圳在全省率先设立校外监督培训处,成立了社区四人小组联合执法新模式,检查机构超1万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91%,全市证照不齐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实现了动态清零。”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说。
事实上,我省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数量全国领先。李璧亮介绍,全省整治对象为已注册在案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逾7000家,目前已压减至300多家,压缩率达95%。允许继续经营的培训机构,将于近期实现百分百“营转非”。
校内减负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学校正在掀起一场刀刃向内的教育教学改革。
“‘双减’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课外辅导、课业负担,推动教育质量提质增效,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李璧亮表示,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考试频次、强化作业管理等手段,开足马力为学生“减负松绑”。
聚焦作业这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广州打出一记“组合拳”,围绕作业设计和实施工作指引、学科作业设立和小课题选题指南三方面,实现老师对作业的“看人点单”,减轻学生课业压力。
如今,广东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执行了作业公示制度,有效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在显眼的地方设置了“年级作业公示栏”,通过定期公示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避免随意布置作业的现象。
“‘双减’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在于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李璧亮说。
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
2021年深圳通过印发相关通知指引,系统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1548个作业的样例,指导教师控制作业时长。“我们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网上作业辅导与答疑机制,发挥技术优势开展个性化辅导,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撑。”赵立说。
“广州聚焦课堂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陈学明说,广州着力构建全面育人的教学评新生态,不断增强校内供给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把孩子吸引到校园、留在课堂。
此外,通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广州持续提高时政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等教育内容的比例,提升课程供给能力,并创新课程的开设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平台。
“不仅得‘管饱’,还要‘吃得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营养齐全、口味对了,孩子们学习的‘胃口’也就好了。”陈学明说。
解决痛点
“官方带娃”让家长无忧
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减少,习惯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何去何从?学生与家长在作息时间上如何有效衔接?
答案是提高课后服务的时长与质量。
“官方带娃、实力带娃,学校尽心、家长暖心。”陈学明说。
广州通过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至少安排一个小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并实行弹性离校政策,方便家长安心工作。
广州多管齐下,既建立了公益普惠,政府和家长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也明确了非学科第三方机构入校的监管机制,同时对教师合理的取酬研究制定了激励机制,确保高质量课后服务可持续发展。
“我们今年还下大气力,调动各方资源,帮助孩子中午能够‘平躺睡’。”陈学明说,尽管中心城区办学条件相对困难,但截至目前,广州有75%左右的孩子实现了中午平躺休息。
“梅州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课后服务工作上,积极链接客家特色资源,走素质托管的道路。”梅州市教育局局长彭旭表示。
“‘双减’不是独角戏,需要家校社各方大合唱。”陈学明认为,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家庭是育人的共同体、社会教育是育人的有益补充,三者“各司其职”,“双减”政策落实才能提质增效。
广州在家校社共建方面已出台了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改进家访方式、搭建家庭教育媒体平台、举办学校共育沙龙、发挥家庭名教育工作室作用等方式,使得学校和家庭有效互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着眼未来,“双减”如何进一步纵深推进?
提升学生在校学习质量、持续推动课后服务升级、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广东将聚焦四个方面继续发力,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培养出更加具有智慧、更加灵动活泼的学生。”李璧亮表示。
作为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广州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教育科研网,目前正致力于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实施课堂教学,推动精准的教育辅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深度融合。
“数字化改革赋能教学监管,给‘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带来了新动力。在数据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我们也在逐步探索校外培训机构从原来的线下事后监管转变为全闭环、全流程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陈学明说。
涤荡过后,湖水是否愈加清澈?
学生作业量明显减轻、作业设计更加科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课程更加多元精彩丰富……李璧亮认为,2022年广东学生体艺活动时间增多、自由支配时间增多、睡眠时间增多,近视率降下来,和家长一起互动、交流时间增多了,家长负担也有所减少,减负成效也将更为明显。
“双减”带来的深刻变革,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