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全球芯片供应商迎来短缺潮,汽车行业也受到波及。近日,有消息称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大众集团部分车型,由于关键零部件芯片短缺,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大众中国,一汽-大众以及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核实。大众中国方面表示,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集团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大众集团方面人士表示。
某大型车企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车载芯片需求的释放,进一步导致晶圆代工厂产能的吃紧,芯片交期将再延长2周-4周时间,部分芯片交期已长达40周以上。“大多数芯片公司都将2021年8英寸晶圆的价格提高了至少20%,紧急订单最多甚至提价40%,像联华电子、格芯和世界先进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就将价格提高了约10%-15%。半导体厂商已经着手扩大产能应对,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交付周期,芯片供应紧张预计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芯片供应不足
整车企业均表示影响不大
据记者了解,本次短缺的汽车芯片主要包括在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并直接导致车载电脑模块无法正常生产。由于大众汽车基本都有配备ESP和ECU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较大。
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个别电子元件芯片供应数量确实出现了短缺,但并没有报道宣传的严重,目前大众中国方面正在协助统一协调供应商的资源,没有影响到正常的交付。
“汽车芯片的供应短缺是全球行业性的问题,对全球汽车厂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上汽大众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由于全球芯片产业供应短缺,上汽大众个别车型的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未影响到门店的新车交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芯片作为车辆比较普及的常规配件,对后续供应带来影响不会太大。然而,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汽车厂商均推出智能汽车新品,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汽车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大幅提升。比如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而每辆智能汽车有望采用超过300颗MCU,这将进一步加剧芯片供需缺口。
对此,记者还分别联系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芯片供应情况。蔚来汽车表示,已提前准备暂没有影响;小鹏方面回复称,已进行过内部核实,确认对小鹏汽车正常生产经营没有影响;理想汽车也明确表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量同比增速虽高达三位数,但由于基数尚小,对包括芯片在内的零部件的资源占用量相应较少,因此受影响程度较小。
上游芯片原厂产能用足
芯片短缺之困或将持续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即将迎来“幸福的烦恼”。受疫情影响,上游芯片原厂对于下半年市场需求的预估过于保守,使得当电子行业的旺季来临,需求快速增长之时,不少芯片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据大众集团透露,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全面复苏,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这也得到了中国汽车协会数据的佐证,近日,中国汽车协会发布11月份销量预估数据,预计11月份汽车行业销量预估完成273.3万辆,环比增长6.2%,较去年增长11.1%。这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产销将实现连续8个月增长。
对此,英飞凌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表示:“目前确实行业整体面临压力,这也是市场复苏和需求强劲的体现。”
记者注意到,近期汽车芯片龙头恩智浦、瑞萨电子开始以供货紧张为由而涨价。11月26日,恩智浦向客户致信表示,公司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上述人士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导致中国一些主机厂和Tie1(一级制造供应商)停产,这将直接影响正在年底冲量和2021年计划开门红的广大车企。
有一家跨国Tier1中国区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大型上游采购商所需要的零部件配套芯片都是长期履约的供应链关系,如NCNR协议(不许取消,不许退货)。约束性条款会涉及双方的违约及赔偿,所以上游采购商轻易不会修改采购条例。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芯片阶段性供给不足与近期供应商风波不断脱不开干系。今年10月20日,日本芯片制造商AKM工厂因为一场大火而被完全烧毁,至少需要6个月至1年左右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产。此外,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由于法国意法半导体公司管理层在上个月决定不增加全体员工工资,导致意法半导体全法工厂罢工停产。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