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一向宣称“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基金今年开局不利。
随着A股市场波动加大,赚钱效应减弱,部分“固收+”基金年内收益告负。在4月25日A股大跌之际,更有多只”固收+”基金单日净值跌超6%,波动幅度堪比股票型基金。
此外,去年发行的多只百亿规模爆款“固收+”产品,九成出现负收益,且成立以来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一季度超九成”固收+”收益告负
2022年开年以来,受多重因素扰动,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都遭遇大幅回调,同时配置股债的各类“固收+”基金腹背受敌。
4月25日,上证综指暴跌5.13%。记者浏览发现,当日有部分“固收+”基金净值跌超6%,除此之外,还有数百只基金当日净值跌超4%。
据中金公司统计,2022年一季度,仅7%的““固收+””产品取得了正收益,较上季度比例显著回调。其中,一级债基和股票多空产品表现稍好,单季度有25%左右产品收益为正,但平均来看也未获得正收益,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基金及偏债混合FOF等平均收益均在-3%左右。
从具体的基金产品来看,安信旗下张翼飞管理的安信民稳增长和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涨幅居前。
而排在收益尾部的多是重仓可转债的产品,比如南方希元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嘉合磐石、金鹰元丰等,这些基金普遍亏损严重,一季度净值回报都大于-20%。
以嘉合磐石为例,虽然名字中未带可转债,但债券投资中可转债仓位超过六成,且权益仓位基本配置为新能源赛道个股。据一季报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度,该基金权益投资占比为35.52%,相比上季度略降,固定收益投资占比为59.96%。
该基金前五大重仓股依次为比亚迪、固德威、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天气锂业。在债券投资组合中,国债投资占比为7.1%,相当大一部分为可转债,占比高达60.13%。
而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税后)+3%”。也就是说,一只以存款利率作为比较基准的基金,今年以来3个多月时间,就已经亏损超过25%。
除此之外,去年成立的百亿规模”固收+”产品,今年以来也大多数业绩平平。截至4月27日,广发恒信一年持有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76%,华安添利6个月持有的收益率为-4.36%。拉长时间来看,六只基金中也仅有易方达悦夏一年持有勉强取得正收益。
“固收+”为何变成“固收-”?
“固收+”一般是指通过固定收益资产追求基础收益,同时精选权益资产增厚收益的基金产品。在利率下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背景下,“固收+”承接了居民大量中低风险理财需求,规模不断扩容。过去三年来,“固收+”市场规模从2019年底的7835亿元激增至2021年底的26719亿元。
通常认为,“固收+”产品在主投固定收益资产的同时,再配置部分权益资产,力争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稳健回报。“固收+”基金相对于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而言,收益弹性更大;相对于权益类基金而言,风险控制更为出色。
严格来说,“固收+”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基金分类,而是一个营销概念。“+”的部分多种多样,包括股票、股指期货、打新、定增、可转债等。具体到基金产品,从开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混合债券,逐渐扩展到偏债混合FOF、可转债基金、股票多空等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固收+”产品的定位是在控制回撤的基础上追求稳健的绝对收益,所以这就要求产品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回撤控制能力。如果回撤大,那么首先就证明这只产品并不是一只较为出色的“固收+”产品。其次,由于“固收+”产品是以守为攻,如果回撤大要收复失地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受市场整体行情不振影响,今年以来,稳健投资产品关注度也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场共有1697只”固收+”产品,规模接近2.6万亿,相较于去年末小幅缩减2.75%,这也是”固收+”市场规模三年来首次下滑。
其中,二级债基规模下降最为显著,单季度规模缩水2000多亿元。一季度新发产品热度持续下降,2019年来总体规模首次收缩。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固收+”为何遭遇大幅回撤?
南方希元可转债基金经理刘文良在一季报中表示,3月权益市场的调整幅度显著超预期,导致净值回撤幅度明显加深,权益市场的调整幅度超出预期,可转债在2-3月出现3轮明显的杀估值,导致可转债部分也给组合净值带来了较大的回撤。
嘉合磐石基金经理李国林认为,2月份之后央行并没有进行更多宽松政策,与市场预期存在一定的落差,结合经济在季度中旬有走强征兆,债券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股市意外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短期出现了大幅资金流出,进而引起市场短期快速下行。从基本面分析,国内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尚没有明显缓解,近期疫情多点扩散又造成了我国重要城市暂时性停摆,对于消费、供应链冲击较大,预计短期内经济增长动能较弱;政策面和资金面边际变化不大,“稳增长”叙事背景下政策将持续呵护我国经济复苏,而流动性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合理充裕。叠加海外货币政策收缩影响,债券收益存在下行动因,但空间有限。
有业内人士认为,更深层次来看,“固收+”基金名不副实,根本在于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错配。
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其一,‘固收+’负债端对期限是比较短的,但是资产端要达到收益,期限要求是比较长的。固定收益对净值的要求比较高,但权益资产是一个非常长周期的资产,需要拉长时间看。”
“其二,‘固收+’产品还存在一些风险预期的错位。固定收益资产,比如信用或者利率的风险,是比较容易识别并且可以通过交易等手段来规避,但权益市场的风险比较难把握,频繁交易容易追涨杀跌,反而得不偿失。”
沪上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固收+”之所以变成“固收-”,根本还是在于今年股票市场有了比较大的下跌,所以管理“固收+”要对敞口有一定的控制,不能把仓位打满。
此外,部分投资者的认知与市场波动存在一些偏差。
一位业内人士说到,“从供给短来看,‘固收+’从供给端并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需求,比如有一些‘固收+’产品,20%的权益仓位全都配置一些赛道股,这是非常激进的投资,造成自身波动很大。另外,从需求方角度上,大众对于固收产品的理解,依然停留在保本收益,但在净值化改革的背景下,即使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是有波动的,这一点投资者的认知还需要加强。”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